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专业是学校较早发展的工科专业之一,始建于1984年,1997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天津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现有“元宇宙数字创意”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高性能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媒体计算与虚拟现实实验室、软件理论与新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等多个科研与教学平台。经多年努力,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教育部最新第四轮学科评估,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B-。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科技战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远大科学抱负和人生理想,具备前沿视野和创新能力,掌握系统级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健全人格、人文素养、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可胜任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开发、工程应用及组织管理工作,能够成为行业骨干和国家科技振兴的中坚力量。
依据2024年培养方案,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了解并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培养目标2: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技术、管理知识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表达,并综合经济、伦理、法律、社会、环境等因素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运用现代工具完成计算机工程项目的实施。
培养目标3:具备前沿视野和行业洞察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国内外同行及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工程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能够将计算机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的过程中。
三、毕业要求
观测点 | |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 |
1.2 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进行软硬件分析与设计。 1.3 能够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角度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实施方案进行分析,并尝试改进。 |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2.1 能够识别、判断和表达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主要参数。 2.2 能够通过分析文献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2.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2.4 能够对理论预测和工程实证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解释,并获得有效结论 |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分析解决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 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1 能够根据计算机工程问题需求确定系统的性能以及关键指标,具备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产品或工程项目方案的能力。 3.2 在方案设计中具备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的意识。 3.3 在方案的设计环节中能体现创新意识。 |
4. 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4.1 具备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的工程问题,设计并撰写可行的实验方案。 4.2 能够依据实验方案正确、有效地开展实验。 4.3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5.1 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 5.2 能够将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 理解计算机从业者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应承担的责任。 6.2 能够认识计算机工程问题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的联系,评价具体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 |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 能够理解和评价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的影响。 7.2 能够评价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 熟悉中国发展的历史沿革,理解个人在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 8.2 理解计算机领域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工程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影响。 8.3 能够在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计算机相近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9.1 能主动与计算机相近学科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够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能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
10. 沟通:能够就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 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0.1能够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备计算机领域外文翻译及写作能力。 10.2 具有撰写、发表计算机工程实验报告、设计报告、总结报告的能力。 10.3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运用专业知识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11.1 能够掌握并理解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中涉及的经济和管理方法。 11.2 能够在计算机工程活动中考虑管理和经济的因素,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12.1 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学习发展自身的能力,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用图1所示的矩阵图进行说明。
毕业 要求 | 培养目标 | |||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了解并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积极履行社会职责。 | 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技术、管理知识对计算机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表达,并综合经济、伦理、法律、社会、环境等因素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运用现代工具完成工程项目的实施。 | 具备前沿视野和行业洞察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国内外同行及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良好协作,具有良好的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 | 具有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将计算机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 | |
要求1 | √ | |||
要求2 | √ | √ | ||
要求3 | √ | |||
要求4 | √ | √ | ||
要求5 | √ | |||
要求6 | √ | √ | ||
要求7 | √ | √ | ||
要求8 | √ | √ | ||
要求9 | √ | √ | ||
要求10 | √ | √ | ||
要求11 | √ | √ | ||
要求12 | √ |
图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核心知识领域
离散数学、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
七、专业核心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程实践(48+32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电工电子技术(32+16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56+8学时)、操作系统(40+8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12学时)、编译原理(42+6学时)、算法设计与分析(42+6学时)、机器学习(40+8学时)、计算机视觉(26+6学时)、智能移动机器人(20+12学时)。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针对学生学习所处的不同阶段安排了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通过分散进行和集中实践等方式来完成涉及的专业实践内容。
九、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智能移动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
十、学制与修业年限
四年
十一、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二、课程逻辑图
十三、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可用矩阵图(附件三)进行说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学历表
学年 | 第一学期 | 寒假 | 第二学期 | 暑假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1 | △ | △☆ | ☆ | ☆ | ? | 14 | ∶ | 5周 | 16 | ∥ | ∥ | ∨ | ∶ | 7周 | ||||||||||||||||||||||||||||
2 | ? | 16 | ∥ | ∥ | ∶ | 5周 | 17 | ∥ | ∥ | ∶ | 7周 | |||||||||||||||||||||||||||||||
3 | ? | 15 | ∥ | ∥ | ∥ | ∶ | 5周 | 16 | ∥ | ∥ | ∥ | ∶ | 7周 | |||||||||||||||||||||||||||||
4 | ∥ | ∥ | ∥ | ∥ | ∥? | 14 | ∶ | 5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入学、毕业教育;□理论教学;∥实习或其他实践;∨机动;∶考试;○毕业设计(论文);☆军事技能;?“十.一”
二、各必修、限选课程学时、学分分配统计表
项目 类型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周学分分配 | 开课 门数 | ||||||||||
理论 | 实验 | 设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通识必修课A | 64 | 1155 | 1089 | 30 | 36 | 16.75 | 24.25 | 12.25 | 6.25 | 0.25 | 3.75 | 0.25 | 0.25 | 24 | |
学科基础课B | 22 | 352 | 292 | 20 | 40 | 3 | 3 | 6 | 10 | 0 | 0 | 0 | 0 | 7 | |
专业基础课C | 20 | 320 | 272 | 28 | 20 | 1 | 0 | 4 | 6 | 5 | 2 | 2 | 0 | 9 | |
专业 课 | Z | 12 | 192 | 146 | 0 | 46 | 0 | 0 | 3 | 2 | 3 | 4 | 0 | 0 | 5 |
A+B+C+Z | 118 | 2019 | 1799 | 78 | 142 | 20.75 | 27.25 | 25.25 | 24.25 | 8.25 | 9.75 | 2.25 | 0.25 | 45 |
注:1、此表不包含专业选修课和通识选修课;
2、如专业不分方向,表中“专业方向课”改为“专业课Z”;"A+B+C+Z1"改为“A+B+C+Z”,并删除Z2行。
三、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或其它实践
课号 | 名称 | 学期 | 周数 | 学分 | 备注 |
14500012 | 军事技能 | 1 | 3 | 2 | 集中实践 |
11674231 | 基础开发实习 | 2 | 1 | 1 | 第17周 |
11620201 | 基础开发劳动教育实习 | 2 | 1 | 1 | 第18周(2学时理论) |
11614201 | 高级语言编程实践 | 2 | 8 | 1 | 分散进行(32学时,1-8周,4学时/周) |
11620421 | 数据库课程设计 | 3 | 1 | 1 | 第18周 |
11691311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 3 | 1 | 1 | 第19周 |
11620312 | 操作系统实践 | 4 | 2 | 2 | 第18-19周 |
13520022 | 电子实践 | 4 | 10 | 2 | 分散实习 |
11629501 | 算法设计实践 | 5 | 1 | 1 | 第17周 |
11620512 | 编译原理实践 | 5 | 2 | 2 | 第18-19周 |
11621682 |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 6 | 2 | 2 | 分散进行(48学时,5-16周,4学时/周) |
11620601 | 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c | 6 | 1 | 1 | 第17周 |
11674612 | 专业综合实践 | 6 | 2 | 2 | 第18-19周 |
11670603 | 人工智能综合实践P | 6 | 15 | 3 | 分散实习(72学时,1-15周, 4学时/周) |
11620723 | 软硬件系统开发综合实践 | 7 | 3 | 3 | 第1~3周 |
11690802 | 毕业实习 | 7 | 2 | 2 | 分散进行(48学时,4-18周内完成) |
11610808 | 毕业设计 | 8 | 15 | 8 | |
合 计 | 35 |
四、学生应修各类课程学分统计表
类型 学分 | 通识 必修课 (A) | 学科 | 专业 基础课 | 专业课(Z) | 独立实践 环节 (D) | 专业 | 通识 | 合计 |
学分数 | 64 | 22 | 20 | 12 | 35 | 10 | 10 | 173 |
注:如专业不分方向,表中“专业方向课”改为“专业课(Z)”,并删除Z2行。
五、时间分配(以周计)
学年 | I | II | III | IV | 总计 |
入学、毕业教育、军事技能 | 4 | 1 | 5 | ||
理论教学 | 30 | 33 | 31 | 14 | 108 |
考试 | 2 | 2 | 2 | 1 | 7 |
实践环节 | 2 | 4 | 6 | 5 | 17 |
毕业设计(论文) | 15 | 15 | |||
机动 | 2 | 1 | 1 | 0 | 4 |
假期 | 12 | 12 | 12 | 5 | 41 |
合 计 | 52 | 52 | 52 | 41 | 197 |
六、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含 实践学分 | 按学期分配学分数 | 集中考试 标记 | ||||||||
理论 | 实践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通 识 课 程 (A) | 思想政治理论课 必修 | 1171112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5 | 39 | 6 | 0.4 | 3 | ||||||||
11711113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5 | 39 | 6 | 0.4 | 3 | ||||||||||
1171113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5 | 39 | 6 | 0.4 | 3 | ||||||||||
1171114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5 | 39 | 6 | 0.4 | 3 | ||||||||||
1171115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5 | 39 | 6 | 0.4 | 3 | ||||||||||
11711062A1~A8 | 形势与政策A1~A8 | 2 | 64 | 64 | 0 | 0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
小 计 | 17 | 289 | 259 | 30 | 2 | 3.25 | 3.25 | 3.25 | 3.25 | 0.25 | 3.25 | 0.25 | 0.25 | ||||
选择性必修课 | 11711052 | 中共党史 | 2 | 30 | 30 | 2 | |||||||||||
必修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按学期分配学分数 | 集中考试 标记 | ||||||||||
理论 | 实验 | 设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10811116 | 高等数学C(理一1) | 6 | 90 | 90 | 6 | J | |||||||||||
10811126 | 高等数学C(理一2) | 6 | 90 | 90 | 6 | J | |||||||||||
10811273 | 线性代数C | 3 | 45 | 45 | 3 | J | |||||||||||
1081119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 | 3 | 45 | 45 | 3 | J | |||||||||||
13713413 | 大学物理(理三1 IT类) | 3 | 45 | 45 | 3 | ||||||||||||
13713423 | 大学物理(理三2 IT类) | 3 | 45 | 45 | 3 | ||||||||||||
10721813 | 大学英语一级(A) | 3 | 54 | 36 | 18 | 3 | J | ||||||||||
10721823 | 大学英语二级(A) | 3 | 54 | 36 | 18 | 3 | J | ||||||||||
10720822 | 大学英语三级(A) | 2 | 36 | 36 | 2 | J | |||||||||||
10720832 | 大学英语四级(A) | 2 | 36 | 36 | 2 | J | |||||||||||
12200011~0041 | 体育 | 4 | 144 | 144 | 1 | 1 | 1 | 1 | |||||||||
18100011 | 健康教育 | 1 | 30 | 30 | 1 | ||||||||||||
14500032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 2 | 32 | 32 | 2 | ||||||||||||
14500022 | 军事理论 | 2 | 36 | 36 | 2 | ||||||||||||
14510001 | 国家安全教育 | 1 | 16 | 16 | 1 | ||||||||||||
11900031 | 就业指导 | 0.5 | 20 | 20 | 0.5 | ||||||||||||
11900041 | 职业生涯规划 | 0.5 | 18 | 18 | 0.5 | ||||||||||||
小 计 | 45 | 836 | 800 | 36 | 13.5 | 19 | 9 | 3 | 0.5 | ||||||||
合 计 | 64 | 1155 | 1089 | 30 | 38 | 16.75 | 22.25 | 12.25 | 6.25 | 0.25 | 3.75 | 0.25 | 0.25 | ||||
任选 | 要求 | 10 | 2~7学期完成至少5个子模块(必须含公共艺术2学分) | ||||||||||||||
学 科 基 础 课 (B) | 必修 | 11610113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1 | 3 | 48 | 32 | 16 | 3 | J | ||||||||
11614203 | 离散数学 | 3 | 48 | 48 | 3 | ||||||||||||
11611303 | 数据结构 | 3 | 48 | 48 | 3 | J | |||||||||||
11614503 | 操作系统 | 3 | 48 | 40 | 8 | 3 | J | ||||||||||
11614604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4 | 64 | 56 | 8 | 4 | J | ||||||||||
11614513 | 计算机网络 | 3 | 48 | 36 | 12 | 3 | J | ||||||||||
11610503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3 | 48 | 32 | 16 | 3 | |||||||||||
小 计 | 22 | 352 | 292 | 20 | 40 | 3 | 3 | 6 | 10 | ||||||||
专 业 基 础 课 (C) | 必修 | 11620301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计算机) | 1 | 16 | 16 | 1 | ||||||||||
11620101 | 计算机专业概论 | 1 | 16 | 12 | 4 | 1 | |||||||||||
10440043 | 电工及电子技术 | 3 | 48 | 32 | 16 | 3 | |||||||||||
11674403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48 | 42 | 6 | 3 | |||||||||||
11674503 | 编译原理 | 3 | 48 | 42 | 6 | 3 | |||||||||||
11674712 | 数值分析 | 2 | 32 | 32 | 2 | ||||||||||||
11674622 | 嵌入式系统C | 2 | 32 | 24 | 8 | 2 | J | ||||||||||
11614512 | 软件工程 | 2 | 32 | 32 | 2 | ||||||||||||
11670503 | 信号处理 | 3 | 48 | 40 | 8 | 3 | J | ||||||||||
小 计 | 20 | 320 | 272 | 28 | 20 | 1 | 4 | 6 | 5 | 2 | 2 | ||||||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课程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数 | 总 学 时 | 学时分配 | 按学期分配学分数 | 集中考试 标记 | |||||||||
理论 | 实验 | 设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专 业 课 (Z) | 必修 | ||||||||||||||||
11672402 |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 2 | 32 | 28 | 4 | 2 | |||||||||||
11672503 | 机器学习 | 3 | 48 | 40 | 8 | 3 | |||||||||||
11672612 | 计算机视觉 | 2 | 32 | 26 | 6 | 2 | |||||||||||
11674303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 3 | 48 | 32 | 16 | 3 | |||||||||||
11672702 | 智能移动机器人C | 2 | 32 | 20 | 12 | 2 | |||||||||||
小 计 | 12 | 192 | 146 | 46 | 3 | 2 | 3 | 4 | |||||||||
专 业 选 修 课 (E) | 任选 | 方向模块一:人工智能拓展 | |||||||||||||||
11674202 | 人工智能导论 | 2 | 32 | 28 | 4 | 2 | |||||||||||
11610602 | 大数据导论 | 2 | 32 | 20 | 12 | 2 | |||||||||||
11670612 | 深度学习硬件实践 | 2 | 32 | 20 | 12 | 2 | |||||||||||
11690562 | 矩阵分析 | 2 | 32 | 32 | 2 | ||||||||||||
11674513 | 数据挖掘* | 3 | 48 | 40 | 8 | 3 | |||||||||||
方向模块二:前沿计算 | |||||||||||||||||
11670702 | 量子计算导论 | 2 | 32 | 28 | 4 | 2 | |||||||||||
11674212 | 计算机前沿技术 | 2 | 32 | 32 | 2 | ||||||||||||
11670602 | 区块链技术 | 2 | 32 | 24 | 8 | 2 | |||||||||||
11670502 | 复杂网络导论 | 2 | 32 | 32 | 2 | ||||||||||||
方向模块三:未来网络 | |||||||||||||||||
11610502 | 物联网技术导论 | 2 | 32 | 24 | 8 | 2 | |||||||||||
11674422 | 云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 2 | 32 | 28 | 4 | 2 | |||||||||||
11680522 | 网络安全技术 | 2 | 32 | 20 | 12 | 2 | |||||||||||
方向模块四:交叉信息 | |||||||||||||||||
11670302 | 三维动画建模K | 2 | 32 | 4 | 28 | 2 | k | ||||||||||
11674512 | 知识图谱 | 2 | 32 | 26 | 6 | 2 | |||||||||||
11650703 | 次世代建模c | 3 | 45 | 15 | 30 | 3 | |||||||||||
小 计 | 31 | 416 | 318 | 98 | 4 | 2 | 4 | 9 | 10 |
注:1、表中“课程名称”后加“*”为双语教学课程,加“**”课程为全英文教学课程;加“C”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课程;加“K”课程为学科交叉课程;加“P”为项目式课程。
2、表中“专业方向课”一栏,按实际专业方向数填写,多于2个方向的,请自行增加表格; 3、 如专业不分方向,表中“专业方向课”改为“专业课”,课程性质由“限选”改为“必修”。
校对: 专业负责人
或教学办主任
教学院长签字:教务处长签字:教学校长签字:
·